[韭花醬]
有句農家俗語:六月韭,臭死狗
初聽笑到岔氣,而後仔細思考確有其道理。
盛夏天烈日頭,菜園內的蔥、韭不但葉老、風味也不夠好,這是事實。
每年我自家菜園的韭菜,也差不多自六、七月起就不再剪食,留著養花苔,待八月底抽苔就可以開始剪韭菜花苔吃(這時候是花苞階段),有計劃地保留部份花苔、九月裡開花做韭花醬,再預留小部份花朵老化結籽自播,來年長更多韭菜。
開完花的韭菜圃我會整圃貼著土面修剪 (修掉的葉梗當然是堆肥絕不浪費)。韭菜很快會抽新葉,再過幾個星期又可以開始吃韭菜葉,就這樣,完成整年的循環。
我們家非常愛吃韭花醬,帶著蒜香但又沒有生蒜那麼辛辣,冬季時搭配火鍋涮肉、或是代替蒜頭配水餃,非常美味。也可以在炒菜的時候當調料放一勺,衝出鍋的香味絕了,像是蔥蒜加上很多不同香料的複合滋味。
我還喜歡用韭花醬烤雞、焗馬鈴薯、拌麵拌涼菜…… 韭菜苔市場常見,但花朵卻是農家獨享的非賣品,因此每年吃完秋季存貨都覺得很惆悵,得等到下一季韭菜開花時才能再品嚐了。
製作韭花醬很簡單,其實就是盛開的花朵(不是花苞哦)跟海鹽一起搗碎(或是機器打磨),密封熟成兩週退除辛辣味就好。
比較麻煩的是清洗跟挑揀,花頭洗淨灰沙後,要花點時間摘除凋謝的花瓣雜質,攤開晾乾水分,而後才加鹽打磨。鹽是用來殺菌防腐的,雖不需要死鹹,但用量也不能太少,一定要嚐起來有很明確的鹹味,醬才能夠久放。
我們家比較喜歡最單純 “韭花鹽磨” 的口味,因為之後會應用於料理,因此不想把味道弄得太複雜而難駕馭。但另外也有在打磨時放一小塊蘋果和 (或) 生薑增加甜香味的作法,端看各家對口味的要求吧。我自己是打磨成醬後就密封,放冰箱冷藏熟成幾日再用,但也有放置室溫發酵幾天再冷藏的作法(成品會像泡菜一樣微酸)。
剛做好的韭花醬比較辛辣,但熟成一段時間後香氣融合就會變得順口。如果製作過程以及取用時都有保持乾淨,韭花醬可以冷藏保存很長時間,我觀察自家的韭花醬放冰箱甚至到兩三個月都沒問題……如果在這之前沒有供不應求的話。
新鮮的韭花醬風味與市售那種罐裝產品非常非常不同,可以說是天壤之別,吃過就回不去了。另外 “韭花醬” 跟 “韭菜醬” 的味道也不一樣,雖然都是一個媽生的,但兩者性格迥異,風味上也無法替換。
我知道韭菜 “花” 難買,所以這篇就算是農婦的炫耀文吧~ 但我建議對於韭菜花、韭花醬有興趣的朋友們,不妨考慮韭花季造訪韭菜田,跟小農們軟磨硬泡打好關係,或許可以買到非賣品的韭菜花呢!